【上海国际家具展】2025年定制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
据上海国际家具展的最新观察,中国定制家具行业在消费升级、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,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消费者对个性化、智能化和环保型家居的需求不断涌现,促使行业从传统的单一产品制造向全屋空间解决方案升级。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赋能、服务创新和绿色转型构建竞争壁垒,而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市场,寻求差异化突破。
一、定制家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
(一)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变革
上海国际家具展了解到,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,消费者对家居的需求已从单纯的“功能满足”转向“品质与个性表达”。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,他们追求独特的审美、场景化体验和情感共鸣,推动定制家具向“模块化设计 + 个性化定制”方向发展。例如,智能家居与定制家具的深度融合,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调节灯光、温度,甚至实现衣物的自动分类存储,满足了他们对便捷生活的追求。
同时,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消费者对材料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。无醛板材、竹纤维、再生塑料等绿色材料的应用比例显著提升,企业通过环保认证(如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)来构建市场信任,部分消费者甚至愿意为“绿色溢价”买单。
(二)技术重塑行业价值链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柔性生产技术的突破正在重塑定制家具行业的生产模式。AI设计工具(如索菲亚的DIYHome系统)能够在秒级生成3D效果图,消费者通过VR技术“沉浸式”参与设计,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。智能制造平台整合订单、生产与物流数据,将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,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了30%。头部企业如欧派家居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实现了从“规模化复制”到“个性化量产”的跨越,推动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。
(三)存量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
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,旧房改造与局部翻新需求占比超过40%,成为定制家具行业增长的新引擎。企业通过“48小时旧厨焕新”“整家一体化”等服务切入社区场景,提供从空间规划到产品安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。例如,欧派与华为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闭环,远洋华南推出“智能 + 适老化”定制方案,精准对接改善型需求。
二、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
(一)市场规模:结构性增长与区域分化
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,但增速呈现区域分化特征。东部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、消费能力强,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0%;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需求潜力逐步释放,成渝、中部城市群的贡献度显著提升。线上渠道渗透率突破20%,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成为下沉市场的重要增量来源,二三线及农村市场线上订单占比达到70%。
(二)竞争格局:头部集中与细分突围
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CR10企业市场份额达到18%,欧派、索菲亚等头部企业凭借品牌、渠道与供应链优势占据主导地位。它们通过“大家居”战略整合橱柜、衣柜、卫浴等品类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强化客户粘性。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市场:部分企业专注环保材料研发,推出竹材、再生铝定制家具;另一些企业深耕小众风格(如新中式、侘寂风),或针对特定人群(如银发族、母婴家庭)开发功能性产品,以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内耗。
(三)跨界融合催生新生态
家居企业与家电、建材、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日益频繁。例如,海尔旗下的卡萨帝与志邦家居合作,将厨电嵌入定制橱柜;皮阿诺与西屋热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,在终端门店提供“热水 + 家居定制”套餐;志邦家居布局定制门窗赛道,拓展业务边界。这种“生态化竞争”模式,推动行业从产品竞争转向资源整合能力的比拼。
三、定制家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
(一)智能化:从单品到生态的跃迁
智能家居出货量持续增长,定制家具将成为核心入口。未来,家具将集成更多传感器与控制模块,实现与家电、安防系统的互联互通。例如,智能衣柜可以自动识别衣物材质并推荐洗涤方式,智能书桌能根据用户坐姿调节高度,构建“人 - 家 - 物”协同的智慧生活场景。
(二)绿色化:全链路低碳化成为刚需
从材料选择(如使用FSC认证木材)、生产工艺(粉尘控制、可再生能源利用)到回收服务(二手家具翻新),绿色化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。企业需要通过碳足迹认证、建立回收网络等方式,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商业价值。
(三)服务化:从交易到关系的深化
消费者对“一站式解决方案”的需求,推动企业向“空间服务商”转型。未来,定制家具企业将整合装修、家电、软装等资源,提供从设计、施工到售后维护的全链条服务。例如,欧派通过“整家定制”模式,将家具与窗帘、灯具等软装产品捆绑销售,提升客单价与客户粘性。
(四)全球化:新兴市场与本土化运营
受RCEP协议推动,东南亚市场成为出口新增长极。企业需要针对当地气候(如防潮防腐处理)、文化偏好(如东南亚定制化需求)开发适配产品,同时通过本地化生产(如在越南、印尼建厂)降低物流成本,提升响应速度。
总结
上海国际家具展指出,定制家具行业已告别粗放增长时代,进入“技术 + 服务 + 绿色”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。企业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,以绿色转型响应政策,以服务深化构建壁垒。在存量竞争与全球化扩张的双重挑战下,唯有精准把握趋势、灵活调整战略,方能在变革中破局,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。
来源:互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