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
开展倒计时

上海国际家居展: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展望

2025-07-17 18:47:43
  在近期举办的上海国际家居展上,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成为焦点。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,智能家居凭借其便捷性、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显著优势,正在快速融入大众生活,并成为现代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据权威机构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18年至2024年间实现了从528亿美元到1543亿美元的飞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.57%。展望未来,预计到2025年,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740亿美元,并有望在2029年进一步攀升至2506亿美元,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。
  
  上海国际家居展了解到,在中国,智能家居行业在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,已经从单品智能化迈向了全场景互联互通的新阶段。根据Statista的最新数据,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324亿美元。在“国家消费补贴”和“适老化家居改造”等政策的有力支持下,智能家居产品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。消费者的需求也从单纯的“价格导向”转变为对“品质追求”,从满足基础功能升级为追求科技赋能所带来的愉悦体验。目前,智能家居行业正处于智能互联阶段,以多元化场景为核心,将产品与场景需求深度融合。年轻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推动了场景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兴起,智能安防、环境控制等细分领域加速渗透。行业生态也从硬件主导转向“技术+服务”的协同发展模式,为市场注入了持续增长的动力。
  


  智能家居行业竞争格局:四大主体各显神通

  
  (一)传统家电巨头:全品类布局与渠道深耕
  
  以海尔、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,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强大的线下渠道优势,积极推动产品从单品智能化向场景化解决方案转型。例如,海尔的“三翼鸟”平台整合了设计、安装和售后全流程服务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;美的通过“数一”战略,在空调、小家电等品类中占据市场份额第一,并强化前置渠道布局,抢占全屋智能入口。
  
  (二)科技企业:生态整合与开放平台
  
  华为、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为基础,构建了开放互联的生态系统。华为的HiLink协议实现了跨品牌设备的兼容,小米通过米家APP整合生态链企业,覆盖大家电、安防、照明等多个品类。这些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用户流量和技术协同能力,推动全屋智能系统的标准化发展。
  
  (三)垂直领域创新者:技术深耕与差异化突围
  
  萤石网络(安防)、石头科技(清洁电器)等企业,以核心单品切入市场并逐步扩展生态。萤石通过AI算法和云平台的双核驱动,开发了适老化产品如跌倒检测雷达;石头科技凭借先进的导航算法和机械臂技术,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建立了技术壁垒,并逐步向多场景清洁方案延伸。
  
  (四)互联网平台:入口控制与数据服务
  
  阿里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以智能音箱为入口,搭建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厂商接入。通过数据分析和云服务优化用户体验,其战略重心在于构建底层技术框架,提供语音交互、数据分析等支持,完善生态闭环。
  
  尽管当前智能家居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态势,但仍面临一些瓶颈,如设备兼容性不足、数据安全隐忧、用户体验割裂等。例如,不同品牌的协议互不兼容导致系统协同效率低下,老年用户对复杂操作界面的接受度有限。未来,竞争焦点将从硬件创新转向生态协同能力。企业需要通过统一通信协议(如Matter标准)打破兼容性壁垒,结合隐私保护技术和适老化设计提升产品的普适性。同时,随着政策对绿色建筑和适老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,智能家居将与智慧城市、健康管理等场景深度融合,催生新的增长极。
  


  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:从单品智能迈向全场景智能

  
  (一)技术融合:AIoT驱动主动服务升级
  
  上海国际家居展了解到,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的结合,使设备能够学习用户习惯,实现“无感化”控制。例如,空调系统通过环境传感器自动调节温湿度,照明系统根据作息规律调整光线。未来,大模型技术将进一步优化语义理解,使交互更加自然流畅。
  
  (二)场景扩展:细分需求催生新增长点
  
  适老化与健康管理:跌倒监测、紧急呼叫等功能的安防设备需求激增,并与社区医疗系统联动提供健康预警服务。
  
  绿色节能: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优化家电功耗降低碳排放,响应“双碳”政策导向。
  
  宠物经济:自动喂食器、宠物监控摄像头等产品打开新兴市场。
  
  (三)服务模式转型:硬件销售向运维服务延伸
  
  企业从一次性设备销售转向“产品+服务”的订阅模式,提供远程故障诊断、软件升级、数据存储等增值服务,形成持续收入来源。物业公司与家装渠道的深度合作,也推动了前装市场全屋智能方案的普及。
  
  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正进入生态化竞争的新阶段。短期内,企业需要解决兼容性和数据安全问题,通过协议标准化降低用户使用门槛;中期来看,需要挖掘适老化、宠物经济等细分场景,结合政策红利开拓增量市场;长期而言,则需依托AI与物联网技术,实现从“被动控制”到“主动服务”的跨越。
  
  传统家电企业凭借渠道和制造优势,需加速向服务商转型;科技公司应强化底层技术开放能力,吸引更多生态伙伴共建;垂直创新者则需深耕核心技术的场景化落地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政策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,绿色建筑标准与适老化改造补贴将进一步推进行业与智慧城市、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  
  据上海国际家居展的最新消息,未来五年,智能家居行业将呈现“硬件普惠化、服务精细化、生态协同化”的三大特征。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用户认知的提升,智能家居将从高端需求走向大众标配,最终实现“以人为中心”的无缝生活体验,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。
  
  来源:互联网